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 92 章 (2 / 3)

至于礼部,明明掌管着南北国子监,负责科考大计,却在选人用人上说不上话,时时处处受制于吏部。借治水开制科,把事情办漂亮了,有一便有二,往后说话的分量就重了。

莫看裴明彦一张臭嘴骂遍群臣,兵部同样陷在死胡同里——论军机,官家有枢密院;论兵权,官家有殿前司、亲军司。

不上不下,兵部更像是一个打点军务文书的小衙门。

裴明彦担下绘制舆图这一揽子事,至少可让兵部不必在杂务中蹉跎。

众人思索之际,工部柳尚书发声了,只闻他道:“工部之谏言,亦与治水相关。”

文武百司惊诧,自回河争执以来,柳尚书一直是明哲保身的态度,生怕一招不慎步前尚书的后尘——治河失败,发配岭南。

如今主动谏言,必是有稳妥的见地。

柳尚书长得很老实,说话慢斯条理,他道:“禀官家,正如西汉贾让所言,黄龙水势凶猛,人力微轻,人避而不与水相争,乃为上策。工部以为,治黄当务之急,不在于抬升河堤,而在于寻找洼地,修筑水猥。”

水猥,蓄滞洪区也。

柳尚书继续道:“以沙土堆积杀水势,如蝼蚁搬沙御大雨,洪峰高十丈,堤坝就要修十二丈,且不是一处十二丈,而是处处都要十二丈,如此工程量,必使百姓身陷徭役中,苦于春工、死于荒野,未免太过悲凉。臣以为,不如舍小保大,放弃几处洼地,修筑蓄滞洪区,若遇洪峰便开堤蓄洪,使洪水有足够的回旋余地,以杀水势,保全黄河沿线州县。待洪峰过后,再设法泄洪,淤田肥田。”

“不可大举修筑堤坝,但也不可不修堤坝。大梁建朝以来,每逢大雨决堤,十之七八为滑、澶、濮、魏等州河段决口,可见这几处河沙淤积最为严重,需经常疏通,不可懈怠。臣以为,宜尝试使用‘束水冲沙’之法,以快水冲走此处沉积的河沙,此外再修筑二道堤坝,加固防守。”

四部谏言毕。

户部之举重在水利兴农,礼部之举重在以人治水,兵部之举重在因势制策,工部之举重在蓄洪杀势,各有分工,道不同却不相争。

治水再不是空口白牙地争个你输我赢。

反对派们很识趣,没有蹿出来触皇帝的霉头。

“都是良臣,都是良策。”官家起身抚掌,看到群臣队尾的那名青袍小官。

俊朗而坚毅。

数月之前,乔时为立于一群红紫当中,官家只觉得有一种青涩真诚之感,对其怀有期待。而如今,铜色添了几分硬朗,官家想起九华山人的那首《小松》,深有“自小刺头深草里,而今渐觉出蓬蒿”之感。

官家安排乔时为巡河,只是为了历练他、培养他,从未想过小小青袍较了真,竟借他人之口,交上了这么一份答卷。

倘若是御书阁里,官家定会忍不住问一句:“乔五郎,巡河苦否?”

可君王毕竟是君王,官家很清楚,眼下是最好的结果,这些良策自六部尚书之口说出,远比自乔时为之口说出效果好。

遂官家的目光在乔时为身上停留片刻后,收了回来,意味深长对群臣言道:“得一良策,可救万人;得一良臣,可得千策万策。朕之所欲,良臣也。”

无妨,且让小松歇一歇,再召见御书阁也不迟。

“官家英明。”群臣作揖同声道。

……

退朝以后,回到枢密院中。

许使相免不得要与乔时为叨上几句,问:“小子,那一份份可都是了不得的功绩,你倒是大气,竟也舍得。”

乔时为轻快应道:“办成了的才算功绩,办不成的,只是虚浮的纸上谈兵而已。”

耸耸肩,继续道:“这么多事,小子一个人做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