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门独院,左右却都是有邻居的。平常家里吃了什么,能糊弄住街坊,但未必能瞒得住隔壁这两家人。右边儿的邻居倒还好些,知道人家日子过得好,羡慕归羡慕,可韩家有五份工作呢,过得好,也在情理之中啊!
然而,左边的这一户,姓左的人家,可就未必能看开了!因着韩家刚搬过来的时候,韩菁正是大家眼中"可以结婚了"的年纪,又因为知道韩家过得好、三天两头儿地买肉吃,左家人就开始盘算起来了。韩家要招上门女婿,他们家儿子多,舍出去一个也不算什么,再说,去韩家当上门女婿,那是吃苦吗?那分明是去享福了!而且,往后两家成了亲家,又是邻居,韩家人难道还好意思再吃独食?总得跟亲家走动起来、吃肉的时候端过来一碗吧。再往更长远的想想,等他们家儿子在韩家站稳脚跟、跟韩菁有了孩子,看在孩子的份儿上,韩学礼这个副厂长也不能那么铁面无私、眼睁睁看着亲家吃粮咽菜吧?
于是,一家人齐上阵,先是左家适龄的三个小子先后在韩菁出门上班的时候、单位附近"偶遇"她。
又是左家大儿媳妇来找向英、一块儿去买菜、言语间总要提到自家三个小子聪明懂事、苦于没有人赏识、这才无法出人头地。起初,向英以为她是冲着韩学礼来的,想让韩学礼给她家三个小子开后门儿进食品厂呢。
只是,她还没想到,在不伤及邻居颜面的前提下婉拒了这事儿的法子,后脚,婆婆的话就点醒了她。
食品厂的工作算什么?要是拿捏住了韩家的宝贝蛋,往后,还不是他们家说什么、韩家就应什么?
向英这才恍然大悟,是冲着她闺女来的,继而便是恼怒了。不是她瞧不起人,而是左家三个小子,学历最高的那个也才念到了初中,平时去街道办找零活儿干,也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的,一看就不是踏实过日子的人。
向英又不是疯了,她闺女要长相有长相,要文化有文化,要本事有本事,就算是招赘,能挑的人也是一抓一大把,凭什么非得在左家那三个歪瓜裂枣里选啊?
别的不说,买猪还得看猪圈呢,只看左家人的行事作风,她就不会同意这事儿的!
韩家的拒绝态度十分坚定,左家不依、还想纠缠,惹恼了韩学礼,他直接放话,说是要去找左老大单位领导谈谈,左家人这才怕了、不再闹腾。经此一事,两家彻底交恶,平时见了面儿,连个招呼都不带打的。而梁万之所以知道这件事的前因后果,还是在他和韩菁刚领证回来、给邻居们散喜糖、却独独绕过了这家、回来之后、韩菁给他解的惑。言归正传,做好牛肉酱、正在晾着、准备等会儿装进罐头瓶子,梁万刚走出厨房,就听见一墙之隔、响起一道刻薄的女声:“有些人吧,难怪生不出儿子呢,整天吃独食,老天爷没降下一道雷劈死他,都是大恩大德了,哪儿还舍得让男娃投胎到他们家呀?”这指桑骂槐的功力,实在是太浅了点儿,梁万本来都懒得搭理,心里只觉得好笑:你对别人家的东西,倒是挺有占有欲的,怎么不见你直接去银行抢啊。可一转身,看见韩老爷子出来,梁万想着,老一辈儿人,嘴上不说,心里未必不在乎这事儿,可别把老头儿老太太气出个好歹来。于是,眼睛一转,那坏水儿就冒出来了:
“爷,你说说,有的人,咋能这么可笑呢?成天张口闭口,我家有三个儿子,恨不得直接把′家有三儿'给刻在脸上,咋的,家里有三个儿子,特别了不起,等她将来死了,都能给她救活啊?
再说,家里有三个儿子呢,哇,这么了不起呀,那将来这三个儿子,能分到多少家产?
要是每个人连一千块都分不到的话,那我觉着,倒是这三个儿子太倒霉了,投胎没投好,碰上了一对儿没本事、只知道红着眼睛盯着别人家东西的爹妈!”
都是指桑骂槐,反正他没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