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着你们是专门跑这儿炫耀丞相来了?!
可怜的辛弃疾,别人家的良臣都得到了重用,视如珍宝,只有他一直被埋没。
观众本来还在嘻嘻哈哈,但随着继续往下阅读,不禁陷入了深深的忧郁。
从史料的字里行间,拼凑出辛弃疾的一生,当真是寂寞如雪,长歌当哭,万种凄凉。
故事的开头,一切都还意气风发。
少年鲜衣怒马,聚兵山东,旌旗拥万夫,挥剑裂浮云,以五十骑驰入五万人营地,生擒叛贼首领张安国。
祖父羁留在北方沦陷之地许多年,常怀南归之意,携他一道“登高望远,指画山河,思投衅而起”,谋划未成,却已郁郁而终。
他怀着祖父的遗志,南渡归宋,授官江阴签判,从此开始了茫茫世路沉浮。
从建康,到滁州,湖南,再到上饶,铅山,绍兴。
当年南下之时,数十日就走完的路,却终此一生都没能再北上返回。
这一路上,他亦有过许许多多的尝试,欲以一人之力,弥补百年帝国残山剩水之局。
创办飞虎军,镇压茶商起事,整顿地方乡社,又一次次上书朝廷制敌之策,备战之略。
可庙堂太高,纵然用尽四十年的岁月,也不能让那些血泪与疾呼穿透云霄,上达天听;
江湖又太远,他心有牵念,不能就此放下一切,归去寄情山水,隐逸林泉。
这世上最悲哀的事啊,莫过于让人亲眼见证一场毁灭。
你见过理想最炽热的绽放,以为可以照亮万顷长空、亘古永夜,从此再深的坚冰都会因为心头热血而消融。
却没想到,那并不是开端,而是最后的终结。
从此整个余生,都在看着风中摇曳的星火一点点熄灭,残烛灯烬,伴随着□□,都终将无可挽回地殁于风雪。
午夜挑灯梦回,尚思边疆烽火,征战心依然。
到最后,却都化作了一句,“却将万字平戎策,换得东家种树书。”
了解过辛弃疾的生平,再看他的诗文,就会觉得每一行每一句都写满了遗憾。
那是生不逢时,倾尽一生却仍旧不能补天裂的长恨。
千百年过去了,仍在风中传唱不休。
然而,很快也有人提出了疑问:
【魏文帝曹丕:辛弃疾的作品很好,可见文章乃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一位作者将自己的生平付诸笔墨,声名自可传于后世。】
【魏文帝曹丕:但朕有一个疑虑,辛弃疾目前才二十出头,脱脱就将他未来创作的所有诗文发上来,那他以后写什么?如此大面积的作品披露,似乎不甚妥当。】
【梁朝中书令沈约:我也早就想指出来了,脱脱真是个莽夫,一口气上传了足足八百首,对辛弃疾来说太不公平。】
【诗鬼李贺:八百首……这得呕心沥血写下多少锦囊佳句,才能凑齐八百之数啊。】
【彭城才女刘令娴:问题不大,辛弃疾看起来很有才,以后即兴再创作新东西就是了。】
【宣城太守谢脁:我倒觉得让辛弃疾的诗文提前流传出来,是一件好事,并且对他未来的创作也不会产生任何影响。】
【长安少年王勃:请问小谢,何以见得呢?】
【宣城太守谢脁:因为辛弃疾这些作品,特别是中晚期作品,几乎都是基调沉郁之作,是命运不平的悲诉,坎坷人生的见证。等一下给他换了皇帝,他不必再经历这些痛苦的事,自然也就不会再写这种风格的诗文了。】
一语惊醒梦中人,观众恍然大悟。
虽说「国家不幸诗家幸」,又说「文章憎命达」。
似乎一个文人总要熬尽心血、历经波折,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