伪造上吊现场的绳子与白石面具的卖家有关。
凶手是面具铺的某一个或某几个人。
把纹身男挂到树上,对行凶者的力气有要求,不能排除团伙作案。
话说回来,如今白石面具是森林附近原住民的垄断生意,但最初并不是这样的。
冒险指南提到了白石面具的历史。
不少冒险者在死亡森林撞见过幽灵,尤其是午夜时分滞留在森林,见鬼概率更高。
撞到幽灵的人,即便没有当场原因不明地原地暴毙,逃出森林后突然窒息猝死的可能也极高。
1747年爱丽丝发布第一版森林地图之后,入林冒险的人更多了。
1755年12月,由冒险者卫斯理组织了一场交流会。
邀请所有从「开雾日」全身而退的人,大家相聚交换在死亡森林的保命技巧。
此次交流会,产生了一个非常重要的成果。
人们发现森林里有白石的区域鲜少有幽灵出没,提出了「白石可以防止幽灵侵害活人」的假设。
从这个假设出发,开始研究具体怎么充分利用白石进行防御。最后发现,让它靠近头部时,防御效果最佳。
1760年,诞生了第一批白石面具。
最开始是冒险者采集石头进行手工制作。不只有面具款,也有头盔款式。
在使用的过程中,逐步发现在长达三十天的「开雾日」一直佩戴白石头部防护品才能达到最好效果。头盔款因为不便长时间佩戴被淘汰了。
人们又发现了白石的特殊性质,石头运出森林一定的路程,它就会变灰而失去防护功效。
那意味着在死亡森林采集白石后,只能保存在一定范围内。有效的极限距离,正是附近原住民的村镇所在位置。
另外,白石与人体接触后,持续性防护的时间有限,最多使用三十五天。
某种意义上,面具是一次性的,只在当年「开雾日」有效。时隔三年,再入林要重新购买。
这些白石特性让原住民们逐步垄断面具生意。
地理优势让他们能够长期保存白石原材料。
用三年的时间制作面具,等到「开雾日」到来,再卖给冒险者们。
莫伦指了指脸上的面具:
“这玩意的工艺含量很低,丑到不存在造型感。贴脸的一面被打磨光滑,朝外的一面粗糙不堪。如果不是白石自带的防御特性,它不可能被卖出暴利高价。”
问题来了。
来自白石面具铺的凶手,为什么要杀死纹身男冒险者,再故意伪造自杀现场?是想要掩饰什么秘密?
麦考夫:“从第一批白石面具被制作出来,至今有九十年,白石自带防护属性的概念也深入人心。
不过,利益动人心。有人想打破原住民们对白石面具的垄断,从暴利中分一杯羹,那太正常了。难点在于白石的固有属性让它不便被运出死亡森林领域。”
一体两面。
固有属性让白石有了特殊的防护力,也让它必须与死亡森林保持一定距离。
如何让白石摆脱距离的束缚,却又保留防护力?
莫伦想到一种可能。
“死者的纹身近似「光荣之手」,如果他是某个有组织的小偷团伙成员,是否获得了某个白石面具制造的内幕消息?”
莫伦:“看似没有工艺含量的面具,其实经过一道特殊步骤赋予了它具备防护力,而不是人们认为的白石天然自带防护属性。”
麦考夫微微颔首,“纹身男潜入面具铺,找到了关键的面具制作步骤,但被面具铺的人发现了。纹身男因触及巨额利润的绝密被勒死,面具铺方面伪造自杀现场,是不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