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诗歌比拼 (3 / 7)

听到此,释然地微微一笑。先前观看仙迹品评自己的诗,他不发一言,对于如今这个千疮百孔、盛世不在的大唐而言,那些诗也好像随着盛世而毁于战火了,反而读到后诗,更令他心潮澎湃。

那么这一次,后人的诗会怎么写辽阔的大江,怎么写豁然开朗的新人生呢?

【我们没有写自己怎么样,也没有将痛苦寄情山水。我们写:“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李白济世救民、匡扶社稷的梦想破灭了,而我们历经千辛万苦,终于重整了旧河山,收复了雄奇险峻的故都,才能写出这样的豪迈之言。

但这首诗写得绝妙的不止是这一句,还有“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

其中,“天若有情天亦老”一句出自唐代诗人李贺《金铜仙人辞汉歌》,我们借用它,在这首诗里为它赋予了新时代的新意义:四季变化,天地运行不息,这是客观规律,也是“天道”,而我们也应当不断向前,不断自省,这也是人类社会中的自然规律。慷慨高歌、高兴之余,我们也没有被胜利冲昏头脑,最后还谆谆教导学子:人间正道是沧桑,不要停留,不要自满,让我们继续前进啊……】

这两句诗一出,好像各朝的人都哑了嗓子,慢慢才回过神来。

唐,李白怔忪了一会儿,才哈哈大笑:“平生能得见如此好诗,是白之幸啊!”

他手舞足蹈,为后世还于旧都、大胜而归而高兴,旋即又想起来如今大唐四处烽火狼烟,天子逃离长安,又渐渐低落下来。

还于旧都,我们何时也能还于长安?

不过仙迹说得是,匡扶社稷、济世之志不应当寄托于长安的君主,他也有很多还能做的事!李白望着手中紧握的笔,微微一笑。

庐山……他不应就这样窝在庐山之中!

【说完了李白,那再说说“天下第一词人”苏东坡写的庐山,那首一出便轰动一时的《题西林壁》,苏轼写:“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古人们会这样写庐山,是因庐山三面临江,山势又非常险峻雄伟,山清水秀、风景奇丽。它临江靠水,终年山上都是笼罩着缥缈的烟雾,人们总是很难看清庐山真正是长什么模样,但是苏轼会发出这样的感叹,更多的却是“以诗咏情”,连遭贬斥,又身陷囹圄险些丧命,即便乐天如东坡先生,也会在某一时刻,无法走出去,看不清前路,迷失在重重迷雾之中。】

宋朝,惠州。

苏轼剥荔枝的手都微微一顿,其他暂且不提,仙迹说什么,“天下第一词人!”他竟然被后人誉为天下第一词人吗?

这怎么好意思!苏轼慢慢地、慢慢地咧开了嘴,这下再也合不回去了。

宋末,李清照眉头微微一皱,嘀咕道:“苏子瞻之词,直如酌蠡水于大海,然皆句读不葺之诗尔。又往往不协音律,怎能武断评其为天下第一词人?后人实在夸得太过了!”

林爷爷却越说越兴奋,虽然他是历史老师,但作为那个时代非常难得的师范大专生,他对这些诗歌倒背如流!

【那我们是怎么写庐山的呢?】

各朝的人都竖起了耳朵,虽然李清照略微有些看不上苏轼的词,但是这首《题西林壁》的确写得无可指摘,横看成岭侧成峰,苏子儋妙笔生花,真是奇人也!

【云雾?不识真面目?不,我们写:“暮色苍茫看劲松,乱云飞渡仍从容,天生一个仙人洞,无限风光在险峰!”内外交困、形势险恶又如何?不怕!只管泰然处之吧!任凭风浪起,稳坐钓鱼台,既然庐山被云雾缭绕,那我便拨云开雾,倒要看看这个险峰的风光有多好!】

苏轼慷慨一笑:“好诗!我输在心境啊!”

无视重重困难,冲锋陷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