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达以及阶级差距、贫富差距的拉大,下水完全被贬斥为低贱、肮脏的食物,和辣椒刚刚传入时一样,成了穷人才吃的食物,那时候的有钱的人都吃羊后腿之类,他们认为那是羊身上最好的部分。
虽说如此,但我们还是能说,自古咱们就跟洋人们不同,连下水都能吃出自古以来。】
秦汉的皇帝们听说后头的朝代瞧不起动物内脏做成的菜,不由冷哼:不过是占了所谓“历史发展”的便宜,又比他们高贵到哪里呢?
林菱吃美了,擦了擦嘴,门钉肉饼是现烤的,所以要等一会儿,于是便也插嘴道:
【人不自贱则贵,食物也是如此。
所以还是我们现在最好了,现在,人和食物都没有了贫贱之分,大家想成为怎样的人,就成为怎样的人,食物也是这样,烤鸭和爆肚儿都是北京名吃,没有贵贱之分。
其实一直以来就是这样的,民以食为天,吃什么是最重要的事情,也是一个社会的表象,烤鸭当年成了明朝南北融合的社会缩影,而我们如今选择食物的自由也是我们现代社会的缩影。】
林菱是随口一说,但她的话却让古人们都感到一点点吃惊:因为长久以来,林菱表现得并不像个学识渊博的人,她经常说我不知道,不记得,不清楚啊,不好乱讲的,大部分历史都让林爷爷代讲。
但触及社会底层的逻辑与真相时,却又时常显露出一针见血的见地来。
古代的教育始终被禁锢在上等阶层,因此这样听起来像是大儒才能说得出来的话,让古人们有些不大习惯——林菱一直说是个平民百姓,的确,她完全没有“贵人”的特质,可她身为女子却不乏这样的见识,还能不假思索地脱口而出,这才是让士大夫以及文人都不愿承认的。
后人究竟是蒙受怎样的教育成长起来的呀?
明万历年间,张居正早已好奇过林菱所在时代的教育体系,于是想着如今时机成熟,便再三斟酌语句,将自己放在后人的视角,试探地发问道:
【明摄宗:不仅仅是食物,真正能够改变社会的,应该是教育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