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高的文章给发布了出去。
并不是采用的李皓那版,而是她重新又拟定的一版。
按照王双后来给李皓的说法,李皓写的文章确实是文采斐然、完美至极,但也就是因为这样,看着总有点不真实。
李皓也尊重了王双的决定,毕竟在这个行当她才是专业的。
在2008年,纸媒依旧保持着其强大的传播力,尚未受到后来那般严重的冲击与衰弱,仍然是信息传递与舆论引导的重要阵地。
尤其是新京报,做为官方直属的重要报刊,文章一经问世,便如投入湖面的石子,激起了层层涟漪。
王双以细腻的笔触,深情的叙述,将女高的艰辛与奋斗,以及领导们的无私奉献与卓越功绩,淋漓尽致地展现在了读者面前。
这篇报道迅速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人们纷纷为女高的精神所感动,重新又回忆起了当初被大山姑娘而牵动的心。
随着文章的持续发酵,女高的故事也逐渐成为了社会热议的话题。
省委的刘副书记也听过在北京的老同学,再次关注到了女高的处境。
他是真的对拯救大山女娃很重视的,否则也不会亲自出面,下文件成立这所女高。
所以在百忙之余,他就专门抽出了时间,亲自到了女高来视察。
甚至为了能看到最真实的情况,他都没有去通知县里的干部,直接就按照四不两直的原则,带着秘书就赶到了华坪女高。
当然,这个时候四不两直的原则,还没被规范出来,但方式总还是一样的。
不发通知、不打招呼、不听汇报、不用陪同接待,直奔基层、直插现场。
没有当地领导的陪同,直接让张老师亲自带着。
毕竟学校也不是真就让所有人随意进出,平白进来两个大男人,在女高还是很惹眼的。
张老师自然是要被通知到的,她是见过刘副书记本人的,当时就愣了一下。
但很快又想起了李皓的提醒,连忙调整了情绪就迎了上来。
在没有确认具体情况之前,刘副书记还是很客气的,让张老师带着他在学校转一转。
然后这一看,就让刘副书记还是心痛,女高这里的条件要远比他想象的差。
除了能吃饱饭这唯一一点正常条件外,课桌、宿舍床全都是旧货,一动就吱吱呀呀的响个不停。
另外还没有厕所、没有食堂,连老师数量也低于正常标准。
在巡视完所有情况,刘副书记又向张老师询问起了,为什么学校会办成这样,政府拨下来的款项都用到哪里去了。
本站域名已经更换为 。请牢记。 张老师本就有记账的好习惯,每一笔开支都明明白白的记得十分清楚,在这方面她是相当有自信的。
而且她也知道,这现在就是要钱的最后一哆嗦,只要能让刘副书记知道,学校的每一分钱都用到了实处,在后面的拨款就是顺理成章的事情了。
因此赶忙就把账簿给拿了,方便刘副书记查验清楚。
其实在有了李皓的几次捐款之后,女高的账户里面倒也不是一点钱都没有。
可是女高的问题,不仅是现有学生的生存问题,还有未来的发展。
毕竟女高不可能一直都只是这100个孩子,等到这一届升到高二,总是要招生的吧。
到时原本就紧张的资源,就会变得更为紧张,而且南中也未必愿意再来承担这个负担。
在刘副书记翻看账簿的时候,县里面终于是反应了过来,马永强跟周善群这两个正对口的干部,就成了马前卒来打探消息。
不过也亏得马永强来,副县长就是副县长,这份面对钱的沉稳就是周善群跟张老师比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