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梅花落>都市言情>1627崛起南海笔趣阁精校无错> 6.第6章 筹备进行时(二)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6.第6章 筹备进行时(二) (2 / 3)

须要引起足够重视的两个问题。陶东来把这个建议用笔记录下来,打算在后面的筹备工作中逐步解决。</br> 另一个帖子则是建议筹委会尽快开展船员的培训。这位ID为“老子明天不上班”的成员提出了一个看法,认为既然筹委会已经把三亚的榆林港作为穿越目的地,那么运送物资的交通工具肯定要选择船舶,而一艘大型船舶上往往需要数十名船员,其中相当部分都是技术岗位,并不是随便找个人就能顶上的,特别是船长、大副、领航员、轮机长等重要位置都要有充足的人手才行。另外穿越之后肯定没办法在短期内解决燃料问题,到时候这些使用机械动力的船舶显然不能继续大规模使用,在未来相当长一段时间内估计还是得依靠风力帆船作为穿越众在海上的主要运载工具,即便将来可以在那个时空招募一些水手,但至少也得有一批懂得风帆船操作的自己人才行。有鉴于剩下的时间已经不多,而船员的培训期又格外的长,当下就必须想办法尽快实施船员定岗培训。</br> 陶东来接下来又看了几个帖子,有人建议为了将来和欧洲殖民者打交道,可以考虑引进一些对中国传统文化有兴趣的老外;有人建议为了能在穿越后尽快建立起自身的金融系统,铸币和纸币可以在穿越前就用本时空的技术先制备一定的数量,然后直接带过去投入使用;还有人建议到义乌大量采购小商品,作为穿越后与明王朝和西方殖民公司交易赚取启动资金的手段。</br> 诸如此类的建议贴居然为数不少,陶东来虽然从中获益不少,但同时也增加了头疼的程度。这些热心者的查漏补缺虽然是好事,但同时也给原本已经繁重不堪的筹备工作又增加了许多项目。单单是这个船员培训,一想到要抽调若干人手花上数月的时间去学习驾驶船舶的知识,陶东来就觉得头大了一圈。</br> “人手,解决所有问题的关键还是人手!”陶东来攥紧了拳头,暗暗决定把下一批候选者的面试时间再提前一周。</br> 于是五月下旬,筹委会迎来了第三批参加面试的候选者。这一批候选者的数量直接超过了前两批总和,直接达到了一百三十人之多。这其中的原因不仅仅是筹委会面对一些特殊对象放宽了准入原则,更重要的是这一批人当中竟然同时出现了好几个筹委会期待已久的专业技术团队。</br> 首先迎来的第一个小团队是来自东南沿海某市农科所一位名叫袁若修的老专家,现年已经五十四岁,这次直接带着一家三口一起过来了。袁若修之所以会来广州,其实是因为他的徒弟高欢在此之前参加了第二批的面试并且决定加入穿越团队。袁若修这一家三口都在农业科研领域工作多年,除了袁若修本人是专攻经济作物之外,袁若修的老伴朱萍则是一直从事粮食作物的研究工作,老两口的独子袁秋业除了部分继承父母的专业之外,主要的研究方向竟然是家禽家畜。这个四人小团队在筹委会看来,完全就是一个微型农科所,这对穿越团队来说简直是天上掉下来的巨型馅饼。</br> 高欢的亲生父母过世得早,跟袁若修的关系亦师徒亦父子,他回去之后把自己在广州的经历一说,袁若修担心他上当受骗,无论如何也不肯放高欢离开,高欢本来就有心拉袁若修一家人入伙,在他的再三劝说之下,袁若修终于松了口,决定全家人一起到广州走一趟。但袁若修丑话也说在了前面,如果高欢所说的的确属实,那么自然一切都好说,甚至加入这个团队也不是不能谈,但如果其中有诈,那袁若修肯定会果断报警。</br> 要让袁若修一家打消疑虑其实也并不难,筹委会经过短暂的商量以后,决定无论如何都要留下这一家人,哪怕是冒一点风险也是可以接受的。于是袁若修全家加上高欢,有幸成为了筹委会成员之外的第一批时空旅行者,在一个月黑风高的晚上参观了越秀山上的明城墙。</br> 回到现实中的高欢跟当初的宁崎一样被看到的景象震得够呛,哪怕他早就有了一定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