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上五个人,四个老人,赶车的是舅舅田容阳。
林家和田家是邻村,年轻的时候他们就认识,后来因为儿女结了亲家,两家走动的挺频繁的。
姥爷田有才农闲的时候卖豆腐,所以有一辆骡车。
这是秋粮收了,都带着秋粮秋菜的,给他们送来了。
记忆里,她的童年假期基本都是在乡下度过的!不管是跟着爷奶还是姥爷姥姥,她都是舒展自在的。不像是在家老被吓的战战兢兢。
因此,这种高兴也是发自肺腑的。
她站在楼道里了,扶着栏杆喊:“爷奶——姥姥——姥爷——老舅——”喊完了顺着楼道就往下跑。
带那么些,可不得赶紧去接吗?
大米整袋子的,拉好的苞米面、苞米茬子,又有鸡蛋、鸭蛋、鹅蛋,有新鲜的,有腌制好的。
田容阳指了指后面的筐子,“看看去,给你带了啥?”
“梨!”梨拿了那么些过来。
又有木耳蘑菇这些山货,还有好几只宰杀好的大公鸡,今儿就能炖。
奶奶上下打量桐桐,跟老亲家说,“她姥呀,长高呀!我还说怕棉袄做的大喽,瞧着怕是刚合身。”
回去试试去!
家里堆满了老家带的东西,房子改了之后他们第一次来,这里瞅瞅那里看看。
每次来都少不了嘀咕,城里这地方太逼仄,住着一点也不宽敞。
那边奶奶和姥姥坐桐桐的床上,从包裹里往出取,小碎花的秋衣秋裤,拿出来两身。
奶奶说:“我跟你姥一块挑的,赶集的时候碰上的。你姥说粉的好看,我瞧着那青色小花的也鲜亮,我俩一人买了一身。”
桐桐拎着那秋裤,“嗯!这个暖和!”腰长,能拉到腋下的位置呢。
姥姥也觉得好,“现在那秋衣秋裤的,不如这个好!那松紧带子三天两头的断,不如这个耐穿。”
肯定的!这个就特好。
然后又翻腾老棉裤,前面带着棉兜兜的那种,跟背带裤的样式有些像。小孩穿这个,特保暖!这么大了还穿这个……
田易阳真就觉得没必要,她才要说话,桐桐忙把她关外面了,“我试试!”
然后试穿了,黑底小红花的,特合身,就是上厕所没那么方便罢了,但整体保暖,没毛病,“天一冷我就穿,比穿毛裤暖和。”
姥姥又给翻棉袄,有夹袄,有厚棉袄,再往上一套,扣好纽扣,她才拉开门叫外面的人看:“好看吧?”
林守道:“……”真不至于艰难到给孩子置办不起过冬的衣裳,“这才商量着,今儿……”
“今儿回老家还来不来得及。”桐桐打住了对方的话,“我爸还说起的迟了,赶早班车的话就能回!才商量着,要不然下周回去一趟,结果你们就来了。”
她抬了脚叫老人看,“我都穿我家里给做的鞋,比运动鞋舒服。”
林三桥就说林守道:“过的难就说难,又没外人,回去拉砖收木料,也不言语一声。”家里压根就不知道他下岗了。夏天回去,只说是暂时发不下工资,周转周转。之前回去,把借的都还了,还当情况好了呢。
谁知道一进这社区,才听说下岗的人挺多。再一想他总往老家跑,这肯定是铁饭碗丢了。
这一没收入,日子咋过呀?
一条儿女一条心,家里能不记挂吗?心说过来看看吧,就看见孙女衣服短的露手腕,布鞋都穿成半旧的了。
奶奶和姥姥在桐桐的卧室抹眼泪,孩子换下来的秋衣短的都遮不住肚脐,还硬撑着,死要面子活受罪。家里有人过生日,还总给几十块钱。
以为是他们的境况好了,结果看看这日子过的:孩子瘦成这样,衣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