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时风韵(111)
庞煖看着报信的三人, 就道:“请壮士回营歇息。”
田光知事,便团团见礼,而后带着荆轲与秦舞阳离了议事之地。
人走了, 项燕跟燕太子姬丹求证:“此三人是否可靠?”
姬丹点头:“自然可靠!”
魏无忌有门客无数,听过田光此人:“武艺高强,有勇有谋,游历各国, 好交友, 乃义士。对此人,有所耳闻,该是可信。”
姬丹忙应:“正是此人,确乃义士。丹可作保, 此人可信。”
庞煖便道:“既然可信, 那函谷关外,必有伏击。”
魏无忌看向项燕,指着舆图:“项柱国,楚国擅水战, 此大河可能渡?”
项燕未看舆图,他知道魏无忌所指方位:“自蒲坂渡河, 可!”
姬丹多问了一句:“若是秦军于河对岸, 该当如何?”
魏无忌看了姬丹一眼:“先遣一营渡河,察其动向,若无秦军踪迹, 则表明两点。其一, 秦军并未设防;其二,渡河后,于阴晋之地有埋伏。”
姬丹倒吸一口气:“秦军怎会不设防?蒙骜与王龁乃百战之将, 怎会出如此纰漏。”
“正是!若是如此,阴晋之地,亦有埋伏。”魏无忌看向庞煖:“老将军,此战难打。”
庞煖的手点在三个地方:“商於,此地可弃!秦军一把火,便能阻隔交通,再绕道亦是无用;只余函谷关与蒲坂。函谷关外设伏;过蒲坂想入咸阳,前路必过阴晋,此地亦设伏。而今唯一可赌的是,两个设伏点,各设伏多少人马。”
可这偏偏探不了究竟!
项燕道:“秦国百万之师,怎么算,各地驻防也需得三十万人马。若是如此,那么此战,秦最多能调集七十万人马。七十万人马,分两地设伏。项某笃定,函谷关外,驻防之兵必多于阴晋驻防之兵。”
后胜不解:“项柱国何以这般笃定?”
“其一,秦国吕不韦、李斯等人,轻视五国联纵。列国联纵伐秦,百年间数不胜数,其结果是秦愈发强盛。自来列国联纵,其志不坚,各怀心思,难以形成合力。因此,他们未必将我等放入眼中。”
后胜点头:有理。
“其二,秦国诸人轻视楚国。楚国擅水战,然楚国君臣双方却有四条心,十万军并非出自一脉,便是过河,亦战力不足。”
“其三,缺渡河船舶,渡河艰难,能渡河之人马必定有限。”
项燕说着,就点在蒲坂:“因此,项某笃定,秦于阴晋所伏之兵最多不过二十万。”
魏无忌缓缓点头:项燕此言有理。
庞煖便道:“若是如此,当兵分两路,每一路三十万人马。”
说着,他点在函谷关,“此地,秦该有五十万人马!守关绝不能低于十万,因此,伏击之兵马数为四十万上下。”
后胜皱眉:“若如此,我方三十万人马,岂能是秦国对手?”
庞煖笑:“关外地势开阔,进可攻,退可走。秦国四十万人如何能围歼我们三十万人马?”
姬丹‘嗯’了一声:“不错!若想合围,需得两倍于对方人手。我方三十万,对方至少得六十万,才能将咱们合围。秦国四十万,一旦开战,我方便四散开,分散其兵力,拖住他们。不能让他们回援!这一路人马不为进关,亦不闯关,只为牵制,不能给他们机会回援阴晋。”
庞煖赞赏的看了姬丹一眼:“正是!另一路三十万,渡河,冲破阴晋伏击,只要有五万人马冲出去,便可直抵咸阳。咸阳驻兵不会超过三万!此一路需得疾风猛进,直击咸阳,杀嬴政小儿。”
说着,便看向项燕:“此一路三十万人马,深入秦国腹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