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傅的儿子介绍给他们了。”
殡葬也是民政工作的一部分,居民给先人迁坟之前,要来街道办做一下登记。
叶满枝因此能掌握第一手资料。
小曲师傅虽然手艺不如他爹,但胜在便宜,对于不想在迁坟这件事上破费太多的人家,算是首选。
所以她两个月就给小曲师傅联系了17单业务。
由于订单太多,他一个人忙不过来,连老曲师傅都重新出山了。
穆兰认真看了她的账本,把每个条目的单价,总价都合计了一遍后,指着“扫帚”那一栏问:“这个扫帚是哪种扫帚?单价怎么那么高?”
“就是最普通的扫地扫帚。”
穆兰讶然:“扫地扫帚的收购价能高达4毛钱一把?”
如果扫帚的收购价是4毛钱,那么放到市场和供销社里,零售价恐怕要达到六七毛了。
扫帚值这个价吗?
按照账本上的记录,10月份,光是扫帚这一项就卖出300把,收入120元。
叶满枝颔首说:“您去供销社逛逛就知道了,很多供销社的扫帚、拖把都缺货,凡是有货的,价格都不便宜。质量一般的4毛左右,质量好的能卖到7毛。咱们手工小组生产的就是质量好的那种。”
魏珍问出一个大家最关心的问题。
“小叶,我看你这账本上增加了许多新的手工项目,这些产品最后都销往哪里了?”
家庭手工业的订单由街道办负责联系。
为了能接到长期且稳定的订单,通常要为工厂生产配套产品。
比如给火柴厂生产火柴盒,给烟厂生产烟盒,给调料厂生产花椒面纸筒,帮制帽厂裁剪帽遮……
但工厂只有那些,全市范围内却有几万个居民生产小组。
若想拿到工厂订单,也是需要走走关系、找找门路的。
小叶是656厂子弟,也许有这方面的人脉。
然而,叶满枝却理所当然地说:“这些新产品就是卖给批发市场和供销社的呀!”
众人:“……”
有点扯了。
供销社的大门有多难进,大家都清楚。
人家总不会因为你长得漂亮,就把产品收下吧?
赵二贺好奇地问:“小叶,你怎么说服供销社收下这些产品的?”
“不用说服啊,市场上缺什么,我就让手工小组生产什么,只要产品生产出来,就能直接送进供销社的柜台。”
“那你咋知道市场上缺什么?你总不能天天去市场上守着吧?”
叶满枝要负责婚姻登记,管着扫盲学校和煤炉厂,不可能再有时间去做市场调研了。
“商品信息是我四哥叶满桂,以及魏大爷提供给我的!”
“哪个魏大爷?”
“就是魏国进魏大爷,”见众人仍没反应,叶满枝只好说出对方那个诨名,“魏监进!”
“哦哦哦~”
原来是他呀!
提起“魏监进”,大家瞬间恍然了。
魏监进在解放前是个经纪人。
经纪人是干啥的呢?
就是帮买卖双方牵线搭桥的,收入主要来源于干股和回扣。
解放以后,这种吃回扣的经纪人被国家取缔了,大部分经纪人主动或被动转行。
有人去商店做了售货员,也有人被安排进工厂的供销部门。
魏大爷当时被分去“生猪交易服务所”当了业务员。
不过,他前年就退休了。
退休以后不忘初心,时不时就要帮人家牵线搭桥,赚点外快。
被工商和派出所抓住以后,死性不改,放出来之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