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传来小太监的唱词。
皇帝从座位上起身,快步亲自迎了出去,容贵妃、舒妃、贞妃及众皇子们也按照长幼尊卑顺序跟在其后。
薛瑾安也跟着起身,不过他谨遵课本上的“出迎三步身送七步”,走了三步后就站在原地不动了,静静目送皇子们走远的背影。
六皇子注意到这一幕,犹豫地停顿了一下,他看其他皇子并没有要提醒的意思,三皇子甚至幸灾乐祸地嗤笑一声,而跟着七弟一起来似乎关系最好的五哥,也是阴沉着一张脸面无表情地走过,让他根本不敢开口喊住。
六皇子犹豫了一下,还是脚步折返回来小声提醒道,“七、七弟,走了。”
薛瑾安歪了歪头,“为什么?”
六皇子第一次和七弟说话,被问得很是紧张,张口小结巴变成大结巴,一句话说得格外艰难,“你没、没、没听到吗?老、老祖宗来、来了,我们得、得、得出去迎、迎接。”
“我走了三步。”薛瑾安说着还伸出手指精准的落点在他每一次落脚的地方,数给他听,“一、二、三,三步。”
六皇子外祖父就是礼部尚书,礼仪方面的知识储备很丰富,愣了一下反应过来他说的是“出迎三步”,立刻摇头,“不行!不是!不一样!”
“有什么不一样?”薛瑾安询问。
“就就是,那那个,我我我们,太太太太太皇太后……”六皇子很想给薛瑾安解释,然而他越焦急越结巴,越结巴语言系统越混乱,急得汗都要下来了。
结果眼前的罪魁祸首还冷不丁来了句,“太皇太后进上书房大门了。”
“哎呀!”解释不明白的六皇子一跺脚,干脆一把拽过薛瑾安直接往外扯,用力到表情狰狞都没能扯动薛瑾安。
他忍不住呲了呲牙:“走。”
“好的。”薛瑾安不懂,但他乖乖执行了输入的命令。
两人出来的时候,太皇太后已经行至中庭,那两具刺客的尸体已经被拖走,地上只有一滩冲刷血迹留下的水痕。
这个时候六皇子就庆幸还好他兄弟手足多,就这么混进去也不会很突兀。
太皇太后是被另一个个宫装女子扶着进来的,苏嬷嬷退至身后跟着,陆秉烛也不知道什么时候回来的,和苏嬷嬷站在一处,手上还拿着那套染血的侍卫服。
那宫装女子不过三十余岁的年纪,衣服颜色却过于端庄,通俗来说就是老气横秋,不看脸和头发,还以为和太皇太后是一辈人。
正在低眉敛目小声说着,“姨姥姥,小心台阶。”
不出意外这就是敏皇贵妃,出自“一门三公侯,伯侄双阁老”的姜家。姜家是前朝旧臣,族中曾出过五位相国,兴盛时期曾被称作姜半朝,然后厉帝登基差点将姜家屠戮殆尽,枝繁叶茂的姜家最后只剩下了两支血脉,老老小小加在一起不足五人。
厉帝暴虐,宠信奸佞,大兴土木,屡加赋税,民不聊生,天下群雄纷纷揭竿而起,启元帝便是其中之一,也是最不起眼的一支,因为他没有世家背景,整个起义队伍就是一群江湖侠客和被欺压的受不了的贫民拉起来的草台班子。
也是姜家慧眼识珠,义无反顾举家投资,要钱出钱要人出人,给了这个草台班子站稳的机会,后来启元帝登基,一共封了两个国公,一位是自家老丈人钟老太爷封宁国公,一位便是姜家老太爷封辅国公。
除此之外,姜家两支还分别封了安南侯和淮阴侯,三代不降爵。安南侯袭爵到第四代降爵为安南伯,是敏皇贵妃的龙凤胎兄长,而淮阴侯一脉两代单传,第三代更是只有一个姑娘,封了郡主点了当时的新科探花为郡马,两人唯一的孩子随姜姓。
不过这个孩子也没有袭爵,盖因他太有出息,自己考功名入了御前,然后一路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