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写得潦草。
朱标抿唇轻笑,轻轻合上札记,妥善地收藏着,这是他存在过的痕迹,他不忍将这些弄乱了。
又另外准备一个空白的小札,把自己的想法写出来。
等收拾好后,他才往武英殿去,刚一到,就听见殿中寂静无声,他踏进去,就见朱元璋手中捏着笔,人却趴在桌子上睡着了。
朱标踌躇片刻,到底没抽出他手中的笔,而是轻轻地给他盖上毯子。
如今的大明,刚经历了南宋、大元,又有各路起义军,可以说千疮百孔民不聊生。
而这一切,都要压在朱元璋的肩上,他要让自己的以前不再重现,要让吏治清明,要让百姓都能过上好日子。
但这一切,都让他疲惫。
朱标有些心疼,便坐下,默默地整理着奏折,将简单的请安折子批好放在一旁,再将需要做决策的摆放整齐放好。
过了一盏茶功夫,朱元璋悠悠醒转,迷蒙间看见朱标,顿时笑了:“你过来了。”
朱标嗯了一声,示意小太监去打水来给朱元璋洗脸,这才皱着眉头道:“爹,你累了就休息,政务永远处理不完,捡紧要的先处理了就好。”
朱元璋洗完脸,这才清醒了些许,喝了一口茶,这才朗笑着道:“咱累点怕啥,大男人不怕累,这算什么,那时候打仗,咱能三天三夜不睡觉。”
朱标闻言,满脸敬佩。
他的表情看的朱元璋满脸舒爽。
爷俩合力将折子都批完了,朱元璋这才随口问:“你这两日总是去城郊,是发现了什么?”
朱标在看朱元璋批过的折子,闻言放下,笑着回:“头回去城郊,刚好瞧见一女子做农家肥,当时整好当时就能用,儿觉得新奇,就赏了她。”
“第二回碰见李先生,他在城郊种西瓜,把西瓜苗嫁接在葫芦苗上。”
“今日出城,先去看了英娘的田,那个农家肥没有烧苗烂根,是可以用的,又往外走,碰见一处桑树林,里面有个老丈在松土,跟他聊聊天,体察民情,问问对当今政策什么想法,他不太敢说,我也没怎么问,不过他还说了一句,什么从凤阳逃难来的。”
朱标沉吟:“咱凤阳遭了什么灾?”
朱元璋摇头,皱着眉毛道:“这倒不知了,按道理来说,若是凤阳遭灾,定然第一时间递折子,让拨款赈灾才是。”
觑着朱元璋的神色,朱标试探着道:“若无天灾,许是人祸,爹不妨遣人去调查一番。”
朱元璋神情如常,话里却带着诱导:“标儿,你我父子,你的眼睛就是我的眼睛,你看到什么,尽管跟咱讲,要不然咱这耳朵眼睛,便成了摆设。”
朱标摇头:“我的眼睛,和爹一样,能看见的东西有限,才要爹去调查。”
凤阳如今在建立中都,从一座毫无根基的小县城,改制成一国都城,所耗费的银两不计其数。
便是去年就要召集百万劳工。
百万。
干点啥不好。
干一座注定会放弃的都城。
这话朱标没有明说,纵然父子感情深,也不能这样驳斥对方,而且中都凤阳乃龙兴之地,是朱元璋的故乡。
他想衣锦还乡,原也没错。
不是所有人都能忍受锦衣夜行。
也是朱标前世的故乡,他在中都残留的城墙旁长大,熟悉那些碎裂的砖块,熟悉那里的一草一木。
他还记得附近修小学的时候需要平操场,挖出来好多铜钱、头骨。
朱元璋点头,应下他的话以后,一巴掌拍在他肩头,冷笑着道:“跟你爹说话还拐弯抹角,有话直说。”
哦,被看出来了。
“我猜测是建立中都